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孙显斌,男,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助理、图书馆馆长;兼任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元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科学史所科技典籍整理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传播等。主编《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创新丛书(第一辑)》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Email:sunxianbin@ihns.ac.cn" ]
收稿日期:2024-07-10,
修回日期:2024-08-17,
纸质出版日期:2024-09-25
移动端阅览
孙显斌,崔晋,王凌燕.2010年以来国内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综述[J].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4,3(3):274-286.
SUN Xianbin,CUI Jin,WANG Lingyan.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Nobel Prize for natural sciences in China since 2010[J].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4,3(3):274-286.
孙显斌,崔晋,王凌燕.2010年以来国内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综述[J].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4,3(3):274-286.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4.03.005.
SUN Xianbin,CUI Jin,WANG Lingyan.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Nobel Prize for natural sciences in China since 2010[J].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4,3(3):274-286.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4.03.005.
本文整理了2010年到2022年间国内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研究文献,从对诺贝尔奖得主和对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研究、对诺贝尔奖外史和内史的研究、个例研究与宏观研究三个维度加以分析,并指出此时段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的趋势与未来此类研究的潜力。
This article collat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Nobel Prize for natural scienc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10 to 2022. It analyzes these monographs and artic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i.e. the Nobel Prize winners and their achievement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Nobel Prize, and the the case studies and the macroscopic studies.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2010-2022 Nobel Prize for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such research in the future.
刘发志 , 汪前进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诺贝尔科学奖研究述略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 17 ( 03 ): 21 - 30 . DOI: 10.16177/gxmzzk.2011.03.002 http://dx.doi.org/10.16177/gxmzzk.2011.03.002 .
ZUCKERMAN H . 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M]. 周叶谦,冯世则,译,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79 .
《屠呦呦传》编写组 . 屠呦呦传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18 .
江崎玲于奈 . 挑战极限 [M]. 姜春洁,译,北京 : 中信出版社 , 2012 .
DOHERTY P C . 通往诺贝尔奖之路 [M]. 马颖,孙业平,译,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3 .
《经典文库》编委会 . 改变世界的100位诺贝尔奖得主 [M]. 南京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2015 .
刘虹 . 诺贝尔医学奖传奇 [M].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2 .
郭奕玲 , 沈慧君 .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2 .
叶铁林 , 钱庆元 . 探索科学之路:百年诺贝尔化学奖钩沉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2 .
《自然杂志》编辑部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005—2015 [M]. 上海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16 .
陈其荣 , 廖文武 . 科学精英是如何造就的 [M].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1 .
段志光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5 .
段志光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20 .
汤书昆 , 范琼 , 林爱兵 , 等 . 创新改变世界:21世纪诺贝尔科学奖的启示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8 .
张瑶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研究 [D]. 郑州 : 郑州大学 , 2013 .
李硕豪 . 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创造力生成机制探真 [J]. 当代教育与文化 , 2014 ( 4 ): 21 - 26 . DOI: 10.3969/j.issn.1674-5779.2014.04.004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4-5779.2014.04.004 .
郑琳琳 , 戴顺治 , 卢忠鸣 , 等 . 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 2015 , 33 ( 5 ): 758 - 766 .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5.05.014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2053.2015.05.014 .
郑琳琳 . 原始性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研究 [D]. 福州 : 福州大学 , 2017 .
陈其荣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的造就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8 ( 1 ): 10 - 19 .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12.01.003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8-2689.2012.01.003 .
夏钊 . 20世纪前期德国诺贝尔奖的高产成因刍议 [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40 ( 4 ): 22 - 28 . DO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4.003 http://dx.doi.org/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4.003 .
周程 . 杰出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下村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案例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12 , 33 ( 4 ): 166 - 172 .
周程 . 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共同驱动型科技突破:赤崎勇何以能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 科学与管理 , 2014 ( 5 ): 3 - 9 .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4.05.001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8256.2014.05.001 .
李奋生 . 华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获奖因素及启示: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J]. 科技创业月刊 , 2014 , 27 ( 10 ): 14 - 17 . DOI: 10.3969/j.issn.1665-2272.2014.10.006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65-2272.2014.10.006 .
姚尧 .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剖析中国未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原因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75 - 76 .
刘少雪 . 大学与大师:谁成就了谁: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为视角 [J]. 高等教育研究 , 2012 ( 2 ): 30 - 34 .
赵淼 . 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南京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1 .
郑琳琳 , 董雅诗 , 林珊湉 , 等 .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积累的诺贝尔奖效应与启示: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例 [J]. 海峡科学 , 2022 ( 2 ): 78 - 82 . DOI: 10.3969/j.issn.1673-8683.2022.02.017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3-8683.2022.02.017 .
贾斐霖 , 高丽丽 , 史庆藩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基础教育统计分析 [J]. 科技创新导报 , 2012 ( 28 ): 254 - 255 . DOI: 10.3969/j.issn.1674-098X.2012.28.190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4-098X.2012.28.190 .
田联进 , 洪成文 . 一流物理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和经验:基于对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分析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2020 , 41 ( 5 ): 99 - 106 . DOI: 10.14138/j.1001-4519.2020.05.008708 http://dx.doi.org/10.14138/j.1001-4519.2020.05.008708 .
徐小俊 , 孙雁 . 诺贝尔奖科学家引进热潮引发的思考 [J]. 科技中国 , 2022 ( 2 ): 9 - 12 .
张志强 , 门伟莉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师承效应量化研究 [J]. 情报学报 , 2014 ( 9 ): 926 - 935 .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4.09.004 http://dx.doi.org/10.3772/j.issn.1000-0135.2014.09.004 .
门伟莉 , 张志强 . 诺贝尔科学奖跨学科师承效应定量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 2015 , 33 ( 4 ): 498 - 506 .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5.04.003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2053.2015.04.003 .
刘益海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师生关系分析 [J]. 医学与哲学 , 2016 , 37 ( 1 ): 94 - 97 .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16.01a.26 http://dx.doi.org/10.12014/j.issn.1002-0772.2016.01a.26 .
彭拥军 , 刘冬旭 . 世界著名实验室“盛产”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谱系 [J].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21 , 12 ( 1 ): 144 - 155 . DOI: 10.3969/j.issn.1674-893X.2021.01.023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4-893X.2021.01.023 .
陈仕伟 . 从科学社会学视角看2011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J]. 决策咨询 , 2012 ( 1 ): 27 - 28 . DOI: 10.3969/j.issn.1006-3404.2012.01.007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6-3404.2012.01.007 .
徐飞 , 陈仕伟 . 中国杰出科学家年龄管理策略的新思考 : 从近十年( 2001 — 2010 )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比较的反差谈起[C]// 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2012 : 1 - 1 .
贺飞 , 马信 , 张端鸿 .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年龄与科学创造力关系 [J]. 科技导报 , 2015 , 33 ( 20 ): 72 - 75 .
宋亚杰 , 胡雨宸 , 陆建隆 . 21世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高龄化现象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 [J]. 大学物理 , 2017 , 36 ( 12 ): 41 - 46 . DOI: 10.16854/j.cnki.1000-0712.2017.12.011 http://dx.doi.org/10.16854/j.cnki.1000-0712.2017.12.011 .
胡泽文 , 屈静 , 周西姬 . 世界顶尖科学家获奖年龄与授奖时滞的周期演变特征:以诺贝尔奖得主为例 [J]. 图书馆论坛 , 2022 , 42 ( 12 ): 48 - 56 . DOI: 10.3969/j.issn.1002-1167.2022.12.011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2-1167.2022.12.011 .
门伟莉 , 张志强 . 诺贝尔科学奖授奖时滞研究 [J]. 情报学报 , 2015 ( 4 ): 361 - 370 .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5.004.003 http://dx.doi.org/10.3772/j.issn.1000-0135.2015.004.003 .
艾凉琼 .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看现代科研合作:以2008—201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 [J]. 科技管理研究 , 2012 , 32 ( 10 ): 229 - 232 .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10.052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0-7695.2012.10.052 .
董凌轩 , 胡文婷 , 陈贡 . 国际科技人才成长中合作团队特征及其演变研究: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例 [J]. 现代情报 , 2014 , 34 ( 9 ): 10 - 15,30 . DOI: 10.3969/j.issn.1008-0821.2014.09.002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14.09.002 .
陈久庚 . 科研团队人才资源配置初探:剖析2001—2017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生平事迹 [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 2019 , 51 ( 2 ): 103 - 110 . DOI: 10.3772/j.issn.1674-1544.2019.02.016 http://dx.doi.org/10.3772/j.issn.1674-1544.2019.02.016 .
程力 . 卡文迪什实验室促成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作用机理研究 [D]. 郑州 : 郑州大学 , 2014 .
门伟莉 , 张志强 . 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分布规律研究 [J]. 情报学报 , 2019 , 38 ( 9 ): 907 - 920 .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9.09.003 http://dx.doi.org/10.3772/j.issn.1000-0135.2019.09.003 .
张正严 , 李侠 . 知识生产:性别、权力与条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女科学家统计分析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3 , 30 ( 8 ): 141 - 145 .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74 http://dx.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074 .
周小李 . 卓越科学女性的家庭资本研究:以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为案例 [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4 ( 5 ): 46 - 51 . DOI: 10.13277/j.cnki.jcwu.2014.05.008 http://dx.doi.org/10.13277/j.cnki.jcwu.2014.05.008 .
李志红 , 林佳甜 . 女科学家群体比较研究:以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女科学家和中科院女院士为例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20 , 36 ( 08 ): 109 - 115 . DOI: 10.19484/j.cnki.1000-8934.2020.08.020 http://dx.doi.org/10.19484/j.cnki.1000-8934.2020.08.020 .
贺舒蕾 . 女性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成功因素研究 [D]. 天津 : 天津大学 , 2020 .
濮江 , 王洪凌 . 从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看生物化学的发展 [J]. 化学教育 , 2012 , 33 ( 5 ): 77 - 80 . DOI: 10.3969/j.issn.1003-3807.2012.05.026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3807.2012.05.026 .
任衍钢 , 李秀华 , 宋玉奇 . 从诺贝尔奖看化学和物理技术对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 [J]. 生物学通报 , 2012 , 47 ( 2 ): 59 - 62 . DOI: 10.3969/j.issn.0006-3193.2012.02.021 http://dx.doi.org/10.3969/j.issn.0006-3193.2012.02.021 .
刘伯宁 . 诺贝尔奖与免疫学的百年渊源 [J]. 自然杂志 , 2012 , 34 ( 3 ): 167 - 171 .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2.03.008 http://dx.doi.org/10.3969/j.issn0253-9608.2012.03.008 .
张双南 . 空间时代的天文学研究:从空间天文观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 2014 , 29 ( 05 ): 590 - 602 . DOI: 10.3969/j.issn.1000-3045.2014.05.010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0-3045.2014.05.010 .
汪丰云 , 吴凤兮 , 程红梅 . 从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看有机合成的发展 [J]. 化学教育 , 2019 , 40 ( 2 ): 89 - 96 .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50141 http://dx.doi.org/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50141 .
郭效瑛 , 马理 , 赵金和 , 等 . 从内史维度分析近20年诺贝尔化学奖对学科的贡献 [J]. 广东化工 , 2021 , 48 ( 2 ): 211 - 213 . DOI: 10.3969/j.issn.1007-1865.2021.02.095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7-1865.2021.02.095 .
周文娟 . 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 [D]. 南昌 : 南昌大学 , 2010 .
惠森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中的学科交叉现象研究 [D]. 郑州 : 郑州大学 , 2014 .
任静静 , 王芳 , 李铭禄 . 诺贝尔获奖成果的跨学科趋势与特征:基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21 , 42 ( 5 ): 51 - 62 .
王光荣 . 心理学与诺贝尔科学奖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57 ( 5 ): 186 - 192 . DOI: 10.3969/j.issn.1000-2456.2018.05.024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0-2456.2018.05.024 .
李雨民 , 陈洪 .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50年评价与思考(第2版)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1 .
曹伟 .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的方法论研究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4 .
朱晶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群体创新方法探析 [J]. 科学学研究 , 2014 , 32 ( 10 ): 1461 - 1467,1487 .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4.10.004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2053.2014.10.004 .
杨中楷 , 刘则渊 , 梁永霞 . 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性质的技术科学趋向 [J]. 科学学研究 , 2016 , 34 ( 1 ): 4 - 12 .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6.01.002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2053.2016.01.002 .
陈其荣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发现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6 ( 5 ): 105 - 122 . DOI: 10.3969/j.issn.1007-6522.2019.05.009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7-6522.2019.05.009 .
朱喆琳 , 刘海波 , 许可 . 重大科学发现的知识结构化及其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以日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专利为例 [J]. 图书情报工作 , 2021 , 65 ( 22 ): 106 - 113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1.22.011 http://dx.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1.22.011 .
施纯峥 , 曾国屏 . 科技创新的类型和程度:基于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考察和分析 [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 35 ( 1 ): 105 - 110 . DOI: 10.3969/j.issn.1003-4978.2005.01.025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4978.2005.01.025 .
苏屹 , 林周周 , 李新 , 等 . 微小改变的累积: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以屠呦呦诺贝尔奖为例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6 , 33 ( 23 ): 1 - 5 .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70 http://dx.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70 .
赵煦 . 论大科学的转向:以近十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7 , 33 ( 7 ): 51 - 54 . DO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7.07.010 http://dx.doi.org/10.19484/j.cnki.1000-8934.2017.07.010 .
熊耀斌 , 傅缨 , 资晓飞 , 等 . 近年来诺贝尔医学奖中的伦理学思考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3 , 26 ( 3 ): 276 - 278 . DOI: 10.3969/j.issn.1001-8565.2013.03.002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1-8565.2013.03.002 .
余冰倩 . 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科学技术方法研究 [J]. 科技视界 , 2014 ( 35 ): 152 - 152 . DOI: 10.3969/j.issn.2095-2457.2014.35.121 http://dx.doi.org/10.3969/j.issn.2095-2457.2014.35.121 .
杨丽 , 张洪雷 .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学方法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5 , 13 ( 1 ): 124 - 127 .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1.066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2-2779.2015.01.066 .
王成军 , 王永慧 , 余晓芳 . 美日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科研管理的启示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7 , 34 ( 13 ): 17 - 24 .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616 http://dx.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616 .
赵兴太 , 王国领 . 科技与社会视角下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 [M]. 郑州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2014 .
黄晓勇 , 潘晨光 . 诺贝尔奖之问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4 .
钟晓琳 , 王跃春 . 也谈诺贝尔奖的得与失:从陈列平教授无缘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谈起 [J]. 医学与哲学 , 2020 , 41 ( 18 ): 63 - 67 .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20.18.14 http://dx.doi.org/10.12014/j.issn.1002-0772.2020.18.14 .
孙玉涛 , 陈灵芝 . 诺奖候选人学术影响、提名人身份与获奖概率 [J]. 科学学研究 , 2019 , 37 ( 09 ): 1550 - 1557 . DO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9.09.003 http://dx.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19.09.003 .
陈灵芝 . 基于遴选过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因素研究 [D].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 , 2020 .
周煜 . 诺贝尔奖评奖制度对我国院士遴选制度的启示 [D]. 湖北 : 华中师范大学 , 2016 .
孙玉涛 , 国容毓 .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与科学家跨国迁移: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例 [J]. 科学学研究 , 2018 , 36 ( 7 ): 1161 - 1169 .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8.07.002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3-2053.2018.07.002 .
陈仕伟 , 徐飞 . 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转移规律再分析:以1901—2016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国籍分布为例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8 , 35 ( 18 ): 11 - 19 . DOI: 10.6049/kjjbydc.2017100378 http://dx.doi.org/10.6049/kjjbydc.2017100378 .
国容毓 . 诺贝尔奖视角下“汤浅现象”的动力机制研究 [D].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 , 2019 .
何舜辉 .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D].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 , 2019 .
韦志超 . 中国诺奖得主数量有望在2080年后超过美国 [J]. 经济资料译丛 , 2019 ( 1 ): 40 - 59 .
苗阳 , 陈兰 , 邢文杰 , 等 .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对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的启示 [J]. 科技与经济 , 2017 , 30 ( 4 ): 86 - 90 . DOI: 10.14059/j.cnki.cn32-1276n.2017.04.018 http://dx.doi.org/10.14059/j.cnki.cn32-1276n.2017.04.018 .
苏楠 , 陈志 , 王宏广 .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启示与借鉴:中日比较的视角 [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 2018 , 33 ( 10 ): 55 - 64 . DOI: 10.3772/j.issn.1009-8623.2018.10.008 http://dx.doi.org/10.3772/j.issn.1009-8623.2018.10.008 .
周程 . 社会环境对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井喷”的贡献 [J]. 科学与社会 , 2019 , 9 ( 4 ): 16 - 28 .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9.04.016 http://dx.doi.org/10.19524/j.cnki.10-1009/g3.2019.04.016 .
郝志峰 , 邹丽花 , 汪朝阳 , 等 . 从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情况看日本的教育制度 [J]. 广东化工 , 2012 , 39 ( 4 ): 225 - 226,211 . DOI: 10.3969/j.issn.1007-1865.2012.04.118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7-1865.2012.04.118 .
李自然 , 杨自文 , 来旭 , 等 . 从日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看创新人才培养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13 , 36 ( 4 ): 58 - 61 . DOI: 10.3969/j.issn.1672-8874.2013.04.019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2-8874.2013.04.019 .
秦皖梅 . 21世纪初日本诺贝尔奖的井喷现象考察 [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40 ( 4 ): 29 - 37 . DO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4.004 http://dx.doi.org/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4.004 .
金宁 . 日本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群体研究 [D]. 长沙 : 国防科技大学 , 2019 .
李文 , 康乐 . 21世纪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科研过程的特征分析 [J]. 中国高校科技 , 2021 ,( 06 ): 65 - 69 . DOI: 10.16209/j.cnki.cust.2021.06.014 http://dx.doi.org/10.16209/j.cnki.cust.2021.06.014 .
赵晋平 , 单谷 , 刘绮霞 . 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科研管理 , 2020 , 41 ( 10 ): 125 - 133 .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0.10.014 http://dx.doi.org/10.19571/j.cnki.1000-2995.2020.10.014 .
徐飞 , 梁帅 , 王剑锋 . 科技与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国家GDP增长与诺奖人数的关联性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14 , 35 ( 3 ): 3 - 8 .
陈强 , 李晶 . 中国离诺贝尔科技奖还有多远: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启示 [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4 ): 44 - 51 .
王少 , 孔燕 . 科技投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揭示:以典型发达国家R&D投入与诺贝尔科学奖关联性为中心 [J]. 科学管理研究 , 2017 , 35 ( 4 ): 28 - 31 . DOI: 10.19445/j.cnki.15-1103/g3.2017.04.008 http://dx.doi.org/10.19445/j.cnki.15-1103/g3.2017.04.008 .
王宝玺 . 21世纪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井喷”现象成因研究:基于1970—2005年日本R&D投入计量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 , 2018 , 38 ( 11 ): 252 - 259 .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8.11.039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000-7695.2018.11.039 .
张庆芝 , 雷家骕 . 基于科学的创新:从诺贝尔奖成果到商业产品的过程研究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8 .
廖日坤 , 韦宇 , 周辉 . 基础性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重大应用:以诺贝尔奖信息领域应用为例 [J]. 科研管理 , 2015 , 36 ( S1 ): 518 - 522 .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5.s1.082 http://dx.doi.org/10.19571/j.cnki.1000-2995.2015.s1.082 .
BHATTACHARYA J , BOLLYKY P , JEREMY D , et al . Resting on Their Laureates? Research Productivity Among Winners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DB/OL].( 2013-06 )[ 2024-08-25 ]. https://www.nber.org/papers/w31352 https://www.nber.org/papers/w31352 . DOI: 10.3386/w31352 http://dx.doi.org/10.3386/w31352 .
郑俊涛 . 诺贝尔奖之外的世界:基于声誉调查和奖项图谱的国际科学技术奖项评价研究 [M].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7 .
杨建邺 . 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辞典 [M]. 武汉 : 武汉出版社 , 2001 .
吕淑琴 , 陈洪 , 李雨民 . 诺贝尔奖的启示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0 .
0
浏览量
0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