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8
    •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构建特色产业技术体系?——以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为例

    • How to build a specializ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jasmine industry in Hengzhou City, Guangxi as an example

    • 吴致远

      ,  

      刘舒雅

      ,  
    • 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   2023年2卷第4期 页码:426-432
    • DOI:10.12405/j.issn.2097-1486.2023.04.009    

      中图分类号: F326.13
    • 纸质出版日期:2023-12-15

      收稿日期:2023-11-02

      修回日期:2023-12-07

    扫 描 看 全 文

  • 引用本文

    阅读全文PDF

  • 吴致远,刘舒雅.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构建特色产业技术体系?——以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为例[J].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3,2(4):426-432.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3.04.009.

    WU Zhiyuan,LIU Shuya.How to build a specializ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jasmine industry in Hengzhou City, Guangxi as an example[J].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2(4):426-432.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3.04.009.

  •  
  •  
  • HTML全文

  • 参考文献

  • 出版信息

  • 数据统计

论文导航

摘要

在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具有首位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要实现产业兴旺需要持续地致力于特色化的产业技术体系构建。改革开放初期,广西横州市就开始发展茉莉花产业技术。在经历了供过于求、品种老化、同质竞争、附加值低、模式单一等发展瓶颈后,茉莉花产业技术逐步走上延展技术链、培育产业分支、增强产业动能、发展自主品牌、构建市场体系、发展产业文化的体系化发展道路。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为各地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Abstract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ies holds primary significance in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rural areas need continuously focus on building a specializ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engzhou City in Guangxi began to develop the jasmine industry technology. After experiencing such developing bottlenecks as oversupply, aging varietie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low added value, and single business model, the jasmine industry technology gradually embarked on a systematic development path of extending the technology chain, cultivating industry branches, enhancing industrial momentum, developing independent brands, building a market system, and developing industrial culture. Hengzhou jasmine industry has provide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across the country.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化产业技术体系; 广西横州市; 茉莉花产业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pecializ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Hengzhou City, Guangxi; jasmine industry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是摆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上述五方面要求中“产业兴旺”具有首位重要的意义,是其他方面得以落实的基础。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实现产业兴旺首先应该从自身“区情”出发,立足于先天优势,着眼于本地资源选择“适用性”技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展产业链,培育构建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技术体系。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的持续兴旺。上述认识今天已经谈不上新鲜,困难在于各地如何实现特色化发展,如何构建有本土特色的产业技术体系。笔者以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为例来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实际经验,以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1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的源起与现状

1.1 横州市概况

横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区辖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距首府南宁市110 km,总面积3 464 km2。横州市周围群山环抱,中部地势平缓开阔,形似一个盆地。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温暖湿润,雨量充足。由于全年无霜期长,为茉莉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茉莉花的理想种植地。横州市古称“横州”,民国2年(1913年)横州改为横县,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称。鉴于横县产业经济体量的增长及其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2021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由南宁市代管。

1.2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脉络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广西横县茶厂为了制作茉莉花茶,派人到广州芳村参观学习茉莉花种植技术,并尝试从当地引种,免费送给横县附城镇蒙村试种。一开始试种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后面的种植效果日趋变好。1985年种植规模扩展至130多公顷,1988年的收购量超过了100万公斤。1990年前后,横县茶厂为进一步推动农户种植花卉,积极投入资金,扶持金额高达20余万元,有6 000多家农户签订产销合同

1]23-24。其间,由于茉莉花产量的迅速增加,一度出现了“花多茶少”的局面,供过于求的局面使茉莉花收购价不断下跌,造成了“花灾”。这种情况,随着外购茶的增加、本地茶叶种植量的增加以及本地新茶厂数量的增加而得以扭转。进入1990年代,当地花茶窨制技术得到大范围普及和推广,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因此不断攀升。1998年横县种植茉莉花4 000 hm2,年产茉莉鲜花3.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鲜花销售额和花茶加工增值共计3.14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7倍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茉莉花产业也同步甚至更快地得到发展。横县茉莉花茶窨制技术原本来源于东部的浙江、福建等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福建等省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这样当地的茉莉花茶产业效益不断降低,与此相应的茉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也相应萎缩。在此情况下,广西横县政府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发展当地的茉莉花茶产业和茉莉花种植业,至2000年前后,便取代了福建成为我国茉莉花茶产业规模最大的生产地,与此同时,茉莉花种植规模和产量也跃居全国前列。不仅如此,随着茉莉花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茉莉花种植与旅游、康养、餐饮、药用等领域的结合,茉莉花产业开始走上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傍茶而生”了。至2010年前后,全县种植茉莉花达6 600 hm2,横县种植茉莉花的农户有6.8万多户,花农33万人,年产茉莉花8万吨,销售收入7亿多元

3。目前,横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约8 000 hm2,年产茉莉鲜花9.5万吨,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全市茉莉花产业综合年产值达130亿元,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均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横州市因此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茉莉花都”4

2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链的形成

2.1 茉莉花的种植技术

茉莉花适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喜温热,不抗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是疏松、肥沃、微酸性。横州市的土壤、气候条件正好符合这些要求,所以是茉莉花种植的理想之地。每年的4—11月是茉莉花的生长期,亩(1亩≈10 000/15 m2)均产量可达600 kg以上,横州市种植的茉莉花品质优良,花蕾大而饱满,香味浓郁,清新淡雅,深受消费者喜爱。

茉莉花的种植一般包括以下环节:选地种植、剪枝清园、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疏枝摘叶、适时摘花、更新轮作等环节。在栽培茉莉花时,需选择周围环境无污染、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同时确保排灌便捷,并优先选择略带酸性的沙质土壤。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最佳种植时期。对于土地的整理,推荐的畦面宽度为110~130厘米,沟宽30~35厘米,畦的高度则应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种植方式宜采用双行法,小行距设定为50~60厘米,穴距为25~30厘米,每个穴内种植2~3株茉莉,整体密度维持在每亩6 000~8 000株左右。为了促进茉莉花更好地生长,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期间,应对春梢进行打顶摘心处理。通过合理修剪,可以促使茉莉花早日萌发新梢,修剪的高度通常保留20~30厘米的桩高

5。修剪下来的枝条和落叶应当集中起来进行焚烧,以彻底消除潜在的病虫害,必要时还应对整个园区进行消毒处理。当茉莉花进入花期时,每次花潮结束后,都应追施优质的茉莉花专用复合肥,施肥量建议为每亩25~40 kg,并在施肥后进行适度的中耕和培土。茉莉花的健康生长依赖于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当枝叶过于茂密时,会过度消耗植株的养分,进而引发病虫害。因此,为了促进开花母枝的茁壮生长,适时地进行疏枝、摘叶以及打顶短截是十分必要的。茉莉花有一个开花的临界温度,即平均气温需达到或超过20 ℃。当日平均气温维持在26 ℃或以上,且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4 ℃时,花朵的品质最佳,表现为花苞洁白润泽,香气四溢。为了实现茉莉花的高质高产,花农们应精心选择摘花的时间。最佳的摘花时间通常是在上午11时之后开始,而下午的2至3时之间尤为适宜。对于那些树龄超过10年且花的产量和质量均显著下降的老龄植株,应采取更新措施,即短截枝条,仅保留2至5厘米的桩高。若植株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影响或已严重老化,则应考虑更换种植其他作物,待4至5年后再重新种植茉莉花5

2.2 茉莉花的加工技术

根据制茶、香料、药用等不同的用途,茉莉花的加工工艺不尽相同。就用于制作花茶而言,茉莉花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茶坯和鲜花进行处理,接着进行窨花拌和,让茶坯充分吸收花香。然后,将拌和后的茶叶静置窨花或堆窨,让花香更深入地渗透到茶叶中。在此过程中,需要适时通花散热,以避免茶叶发酵变质。之后,收堆续窨,让茶叶继续吸收花香,达到理想的香气浓度。随后进行起花,将花朵与茶叶分离。接着,对茶叶进行复火干燥,以进一步挥发内部水分,达到提香的效果。干燥后,对茶叶进行烘后冷却,使其温度逐渐降至室温。最后,根据需要进行转窨或提花,对茶叶进行匀堆装箱,完成整个加工工艺。这一系列步骤旨在最大程度地保留茉莉花的香气,并将其完美地融入到茶叶中,制作出高品质的茉莉花茶

6。窨制工艺是茶味、花香融合的过程,以茶叶的吸香机理为基础,既有物理吸附机理也有化学发酵机理,还有茉莉花释放香气的生理过程。窨制过程中,除芳香物质增加外,茶坯中还发生了蛋白质、淀粉、果胶质等水解过程,以及酯型儿茶素转化成游离态等系列反应,使茉莉花茶较绿茶更为浓醇7。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有传统窨制、增湿连窨、隔离窨制等类型,从盛放方式看有堆窨、箱窨、囤窨等。茉莉花茶的香气浓度与窨制次数息息相关,一般而言,窨制的次数越多,花香就越浓郁。传统的窨制工艺包括五窨一提、四窨一提、三窨一提等多种方法,甚至还有半压半窨全提和全压全提等技艺。在这些工艺中,每一次的窨制都会让茉莉花茶的香气更上一层楼。连窨工艺相较于传统窨制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窨制完成后的茶坯无需再进行复火处理,从而省去了烘干的环节。这一改进不仅有助于缩短整体的生产周期,还能有效减少香气在复火过程中的损失,确保茶叶香气的纯正与持久。而隔离窨制方法则通过引入塑料纱网,将茶坯与鲜花分隔开来,这种隔离操作简化了起花和通花的步骤,使窨制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茶坯与鲜花各自的品质特性。窨制完成之后,就要进行筛花,根据不同等级规格的茶叶选用相应筛号进行筛分,这个步骤称为起花。之后是极为重要的烘干环节,这个环节极为考验工人的技能,要严格控制烘干机的温度和茶叶水分的配比,丰富的操作经验是保证这一环节成功的关键。

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从外部引入后,就不断进行工艺创新,通过对既有设备的自主改造,大幅度提升了茉莉花茶的品质和品类。目前,全市有180多家花茶加工厂,年花茶加工能力达10万吨,实际年花茶加工量9万吨左右。这些茉莉花茶加工企业通常设立在茉莉花种植区附近,以便捷地获取新鲜原料。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升,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加工厂主要致力于来料加工业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所生产的茉莉花茶中,高达80%的产量源自于为外来客户提供的来料加工服务,而自营茶,即由加工厂自行采购原料并加工销售的茶叶,仅占不到20%。这一比例反映了横州市茉莉花茶加工厂在来料加工领域的专业化和市场竞争力。

2.3 以茉莉花为原料的食品、美容护肤品、文创产品等

除了与茶结合制作饮品外,茉莉花还可以制作成食品、药膳、美容护肤品、文创产品等。在食品方面,横州市当地用茉莉为配料生产的特色食品如茉莉花糕、茉莉鲜花饼、茉莉凤梨、印象茉莉、帝王酥等茉莉特色点心,在食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茉莉花具有清肺、生津、止咳、疏肝理气、驱寒解郁等功效,因此还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如茉莉炖鲢鱼、茉莉杏鲍菇、茉莉木瓜粥等;茉莉花深加工后还可以制成各种美容护肤产品如茉莉精油、茉莉肥皂、茉莉花爽肤水、抑菌洗手液、茉莉花护手霜等,从而成为护肤保健市场上的新宠;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和旅游业的兴起,当地商家开始用茉莉花制作各种文创产品和旅游用品,如茉莉茶香包、茉莉抱枕、挎包配饰等成为当地热销的产品。

2.4 茉莉花销售

目前,横州市茉莉花生产和加工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依托产业链的各环节,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交易市场。在茉莉花产业链中,农户种植和采摘茉莉花,并将新摘的鲜花苞卖给交易市场中的商贩,商贩再将收购的茉莉花售卖给茉莉花茶加工企业,企业用收购的茉莉花窨制茉莉花茶,加工包装后由茶商销售。围绕上述过程,横州市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备的交易市场体系。目前,该市拥有多达8个专门的茉莉花交易场所,这些交易场所的总面积达到了3万余平方米,并设有400余个交易摊位。通过这些市场,横州市每年交易近4万吨茉莉花。茉莉花产业的繁荣吸引了超过5 000名外地客商纷至沓来,还在横县催生了房地产、物流、加工和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此前的横县人民政府于2000—2009年间,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此后,又连续举办多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9月19日承办的第五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等政府和行业领导出席。

3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在纵向产业链形成的同时,横州市还形成了若干平行的茉莉花生产和再加工产业,它们与花茶产业“主链”形成了互补关系,以“副链”“支链”的形式巩固和稳定了横州市的整个茉莉花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的不断拓展使横州市的茉莉花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3.1 茉莉花盆栽的产业化

茉莉花种植的前端,一些公司一方面致力于茉莉花新品种的繁殖培育,另一方面也从事茉莉花盆栽和盆景经营。茉莉花盆栽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没有固定的审美标准,消费者的爱好与喜欢是最高原则。相比于田间栽培,茉莉花盆景的价格要高出很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很有市场。茉莉花盆栽一般要培育3—5年,小型盆栽售价几十元,中型盆栽售价几百元,年份久的老桩盆景一盆可以卖出上万元。以广西莉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2023年,在采访中该公司总经理闭东海阐述了公司的多元化业务范畴,他表示,公司不仅致力于茉莉花新品种的研发与繁育,还积极投入茉莉花盆栽、茉莉花老桩盆景的生产与经营,并在茉莉花气味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该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茉莉花新品种盆栽生产中心。一旦项目完成,预计年产能力将达到30万盆茉莉花新品种盆栽,实现年产值450万元

8。此外,通过综合推进茉莉花盆栽的“产+研+育+销”一体化项目,该公司在进一步延展茉莉花产业链的同时,还将有效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为茉莉花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3.2 茉莉花香料产业

对茉莉花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茉莉花的多种价值,延展相关产业链,是横州市产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茉莉花在香料工业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用茉莉鲜花提炼出来的香精,价格与黄金相当,在国际上供不应求。利用CO2萃取技术,可以从1吨新鲜茉莉花中提取出2.5千克的茉莉香精浸膏。进一步加工后,每千克茉莉浸膏可以产出0.5至0.6千克的茉莉精油。这种茉莉精油的价值极为昂贵,1千克的价格与1千克黄金相当。为此,横州市孵化了一批专注于茉莉花深度加工的企业,其中广西香茹怡茉茶业有限公司便是佼佼者,其销售额达到6 900万元。另外,在窨制花茶过程茉莉花挥发出来的芳香物质还可以有效回收,实现资源的闭环利用。横州市年产茉莉花高达10万吨,在精细制作花茶的过程中,仅有约20%至25%的芳香成分被茶叶所吸收,这些被吸收的香气在经历反复烘焙处理后,又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珍贵的芳香物质可以通过专业的回收技术进行利用,进而用于生产高品质的茉莉精油。目前横州市已有数家企业正在实现茉莉芳香物质的回收利用。横州市建立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别是其中的茉莉极萃园,旨在推动茉莉花产业朝着更加精深、专业、规模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升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8

3.3 茉莉花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

从2010年开始,横县就开始编制以茉莉花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尝试打造旅游品牌“茉莉之旅”。特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综合效益是明显的,可以在发挥传统农业资源优势的同时,开发其休闲、观光、消费、娱乐、康养等功能,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吸收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9。横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拥有6 600多公顷的茉莉花种植面积,游客可欣赏洁白纯净的茉莉花,游览茉莉花田,参与茉莉花采摘过程,了解茉莉花的栽培与养护等,甚至可以进入工厂体验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目前,依托岭脚、汶塘、木祥等生态民俗村,已经形成竹溪休闲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农家接待服务区等功能小区;形成了中华茉莉园景区、横州市圣茶谷景区、广西金花茶业工业旅游园、横州市顺来茉莉花茶展览馆,以及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广西四星级农家乐3家。2020年第二次世界茉莉大会,横州推出“千年茉莉情·世界花都行”主题文旅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同时还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茉莉小镇”为契机,将茉莉主题全方位渗透到乡村生态旅游中。

以茉莉花为核心的产业技术体系连接着上万家农户和上百家企业,关联着全市的主要就业人口和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当地政府以“强化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为核心策略,通过构建、延伸、补充和强化产业链条的综合措施,积极推动横州市在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层面向世界茉莉花产业中心转型升级,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4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品牌建设

长期以来,横州市的茉莉花产业处于一种大而不强的状态,粗放式经营、低水平经营、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是制约茉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除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外,当地政府致力于实现企业间整合,通过淘汰竞争、强强联合、专业内分工实现茉莉花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2000年初期,当地管理机构在产业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茶企缺乏品牌意识,局限于同类产品的抄袭模仿、恶意竞争,热衷于为外地茶商收料贴牌,没有把精力真正放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即使对于一些有实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也对于产品包装、功能和文化定位等方面的品牌意识不强。为此,当地政府聘请行业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进行质量体系和企业品牌建设指导;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和各种行业规范培训班,以培养企业形象和品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经过数年的持续发力,使当地的茉莉花产业品牌建设步入专业化轨道。

2006年横县申报了第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拥有了“金花”“郁江”等自主品牌,年创收数百万元。这些品牌曾在国际和国内重大茶文化节中获奖,是向国外出口的主要力量,是当地茉莉花产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初期回报。目前,横州市已有超过50家茉莉花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其中包括“金花”“顺来”“春之森”等知名茉莉花公司,这些品牌的效应与影响力正持续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之森的“森茗雪芯”、金花茶业的“盛世金花”以及长海茶厂的“相茹怡茉”等优质产品,入选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礼茶类,展现了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卓越品质与魅力。此外,横州市的多家茉莉花生产加工企业还成功获得了欧盟的认证,为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5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化发展经验

5.1 引智助农,科技兴业

40多年来,横州市能持续地将茉莉花产业发展壮大,与其实施的技术创新引领战略和倾力投入是分不开的。早在2003年,横县政府就前瞻性地投资了110万元,在校椅镇石井村精心打造了茉莉花专家大院。为了充分发挥大院的作用,政府聘请了十几位国内知名专家,通过“专家+协会+示范基地+农户”模式以及“专家+项目+示范基地+农户”模式,成功建立了示范基地和培训学校

11。这些基地和学校为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有效推动了当地茉莉花产业发展。到了2005年,横县科技局进一步扩大了专家团队,再次聘请了14名国内外顶尖的花茶专家,通过“项目联结”“学术讨论”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横县茉莉花专家大院”的建设和发展。此外,还建立了40公顷的专家大院示范基地,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专家与花农之间的直接联系,也为横县茉莉花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新活力。与此同时,当地政府积极调动种植户的技术创新主动性,2004—2005年,横县六景镇、云表镇、横州镇3个镇获“广西科技进步先进乡镇”,2004年开始,横县连续3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1]27。近年来,横州市全力打造茉莉花产业技术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组建茉莉花产业研究院、国家茉莉花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2020年聘请陈宗懋、刘仲华两位院士担任茉莉花产业发展首席顾问,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了茉莉花“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初步形成了“体系主导、专家牵动、企业示范”的技术推广模式12

5.2 完善基础设施,襄助公共品牌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完善排水和灌溉系统,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户及时将采摘到的鲜花进行转运和销售。2013年横县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5年11月获农业部批准建设高标准农田1 600 hm2,总投资3 700万元。2019—2021年,完成了7 300 hm2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投资1.723亿元,主要用于灌溉渠道、田间道路、机耕道及其他附属设施等。近年来,横州市不仅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还借助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为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巩固以及外向型经济的推进提供了坚实支撑

4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政府还着力塑造本地产业品牌形象。为此,政府持续地组织大型茉莉花茶产业交流活动,进行品牌策划,加强推广宣传。1993年横县政府就举办了首届“花茶节”,邀请全国各地1 300多名茶商参加。此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商到横县生产、加工、销售茉莉花茶。1999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茉莉花之都——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研讨会”,此次活动向全国展示了横县的“中国茉莉花之都”风采,深入传播了其独特的“花都文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横州市(原横县)在茉莉花产业上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连续成功承办了12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和茉莉花文化节,以及4届世界茉莉花大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横州市在茉莉花产业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和文化成果。2023年9月承办的第五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官方议程,横州茉莉花品牌馆与众多国家馆、省馆和大企业馆并肩而立,是唯一的一个县市级大型特装展

13。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细致入微的指导,横县县委领导亲自参与品牌农业大讲堂,参与项目讨论与决策,甚至一字、一句、一图、一物地对项目的细节进行推敲。

5.3 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新世纪之初,横县就开展了电信宽带、信息采集应用、快速服务等内容的农村综合化信息网络建设,有力促进了茉莉花(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7年,横县成立了中国茉莉花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茉莉花电子交易市场和茉莉花茶电子交易市场。2014年,茉莉花电商交易量达762.55吨,交易额1 357.78万元;茉莉花茶电商交易量达1.64万吨,交易额7.62亿元

14。2015年,横县与阿里巴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携手每年举办20至30期的专业培训班,旨在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电商人才,推动当地电子商务产业的持续发展。2016年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中心(双创中心)投入使用,中心承担特色产品展销展示、电商培训、电商企业孵化、创客空间、产品溯源、仓储物流等功能。当年,横县在广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评选中荣获总分第一的好成绩,2020年再获此殊荣。

除了电子商务,数字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实体产业。在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名为“数字茉莉”的现代化大棚内,技术人员可以轻松通过手机APP操控种植区的各项设备。无论是为茉莉花进行吹风降温,还是进行精准的喷灌作业,都能通过这套智能系统高效完成。在智能控制状态下,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根据获得的茉莉花生长状况和环境数据就可以分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最适合茉莉花生长的要素条件。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茉莉花的种植效率,也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智能化魅力

15。目前,横县初步形成了智慧农业云、数字茉莉、电子商务平台三大数据平台,整合了茉莉花种植、管理、加工、仓储、销售等各环节,有效推进了茉莉花全产业链的升级。

5.4 做好产业规划

以上可以看出,横州市茉莉花产业之所以能持续地发展壮大与政府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产业规划分不开,“精心谋划,持续发力”,是横州市茉莉花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的关键。

20世纪80年代初,横县县委、县政府对外引茉莉花种植技术进行反复调研后,在第九次县党代会上决定把茉莉花茶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1999年策划了在北京举办的“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的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提出了诸多具体建议,成为日后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指南。2000年以来,横县政府在每个“五年计(规)划”中都要对本县的茉莉花(茶)产业做出具体规划,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先进性。此外,横县政府还会根据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向及时采取措施,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规划。2007年为了实现一、二、三产业间的有机融合,高标准建设茉莉花产业示范区,及时制订了《中华茉莉园总体规划》并予以实施;2008年针对当时产业(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问题,出台了《2008年至2010年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建了广西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茉莉花茶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加快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2020年)》(2018年)、《广西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与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年)、《南宁横州市茉莉花保护发展条例》(2021年)、《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2023—2025)奖励扶持办法》(2023年)等文件,对茉莉花产业的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行精准调控,为“1+9”(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实践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族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一定要坚持特色化、差别化、专业化的道路,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培育有本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技术,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连续性政策支持,构建起相对强大的产业技术体系。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主导性作用的今天,分散、孤立的产业技术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难以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行稳致远,而根基深、覆盖广、价链长、协作强的产业技术体系则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而可以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保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而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反观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乡村产业实践,很多项目都是盲目跟风、仓促上马,一是无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二是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性的资源投入,因而中途夭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信心丧失。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面的典型案例,为民族地区的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蒙振. 技术转移视野下的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D].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 [百度学术] 

2

王建晖龚正礼. 关于广西横县茉莉花支柱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 茶业通报200204):33-34. [百度学术] 

3

卢婷婷李烈干. 茉莉花香飘四海 朵朵“白花”变“白金”[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09):9-10. [百度学术] 

4

何任朗陈寿欢苏寒梅韦兵. 横县 茉莉花香飘四海 融合发展绽芳华[N]. 南宁日报2021-06-28T19). [百度学术] 

5

王建晖龚正礼. 关于广西横县茉莉花支柱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 茶业通报200204):33-34. [百度学术] 

6

刘迪安丰轩唐鑫.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种植业现状与建议[J]. 广东蚕业20225608):127-130. [百度学术] 

7

崔宏春赵芸黄海涛.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01):17-20. [百度学术] 

8

庞春妮彭丽芳. 产业深耕 广西横州茉莉花香飘万里[N]. 中国商报2023-09-15(007). [百度学术] 

9

区路基. 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11-414. [百度学术] 

10

廖雅欣. 乡村振兴背景下横州茉莉花产业链政策优化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2215. [百度学术] 

11

陆波岸. 文化知识催开致富之花[N]. 南宁日报2007-11-12(001). [百度学术] 

12

何任朗苏寒梅陈国海. 科技赋能让“好一朵横州茉莉花”更出彩[N]. 南宁日报2023-09-06(002). [百度学术] 

13

神农岛. 第五届世界茉莉花大会召开,乡村振兴的“横州样板”来了![EB/OL]. 网易. 2023-09-21.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30926154447231110320. [百度学术] 

14

唐荣桂. 广西横县:“电商快车”助茉莉花茶香飘四方[EB/OL]. 新华网2015-09-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1/c_1116431736.htm. [百度学术] 

15

苏寒梅. 横县: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EB/OL]. 广西新闻网2021-05-26.https://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10526/newgx60adf995-20279221.shtml.. [百度学术] 

30

浏览量

35

下载量

0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暂无数据

相关作者

暂无数据

相关机构

暂无数据
0